戈壁深处的黑金记忆:一座油田的四十年坚守

克拉玛依的风总是带着沙砾,刮在脸上像细小的刀子。王建军记得第一次踏上这片土地时,脚下的戈壁滩连草都少见,只有远处几座铁皮房在风里摇晃,那是 1983 年的春天,他刚满二十岁,背着铺盖卷从陕西农村来到油田,成了一名钻井队的学徒。

师傅老周是个沉默的西北汉子,手上布满老茧,指关节因为常年握钻杆变了形。第一天跟着老周去井场,王建军就被眼前的景象震住了:高达几十米的钻井架直插蓝天,机器轰鸣声盖过了风声,几个穿着橙红色工服的工人正围着钻台忙碌,汗水顺着他们的安全帽带往下滴,在盐碱地上晕开一小片深色印记。老周拍了拍他的肩膀,递过来一副手套:“这活苦,得耐住性子,每一口井都像咱的娃,得好好伺候着。”

王建军跟着老周学开钻机,学看压力表,学在沙尘暴来临时加固设备。最难忘的是 1985 年那个夏天,他们负责的 3 号井正打到关键阶段,突然遇到了高压油气层。那天中午,钻台突然开始剧烈震动,泥浆池里的泥浆像沸腾的开水一样翻涌,经验丰富的老周立刻大喊:“关井!快关井!” 王建军手忙脚乱地跟着师傅操作,汗水浸透了工服,紧紧贴在背上。两个小时后,井喷终于被控制住,老周瘫坐在地上,从口袋里摸出个皱巴巴的烟盒,抽出两支烟,一支递给王建军,一支自己点上,烟雾在他满是皱纹的脸上缭绕:“咱干这行,就是跟风险打交道,只要井没事,咱就没事。”

那口井后来成了高产井,每天能产出几十吨原油。王建军看着原油从井口流淌出来,通过输油管道送往炼油厂,心里有种说不出的自豪。他还记得第一次领到奖金时,拿着厚厚的信封,连夜给家里写了封信,告诉父母自己在油田一切都好,还寄回去了一大半工资。母亲后来回信说,村里的人都知道她儿子在新疆挖 “黑金”,都夸她养了个有出息的娃。

钻井队的生活单调又艰苦,没有电视,没有网络,只有一台老旧的收音机,每天晚上,大家就围坐在收音机旁,听新闻,听音乐。遇到沙尘暴的时候,井场就得停工,大家躲在铁皮房里,听着风声像鬼哭狼嚎一样,心里却很踏实,因为身边有并肩作战的兄弟。王建军说,那时候大家都年轻,不知道什么是累,只想着多打几口井,多产些油。有时候为了赶进度,连续几天几夜不睡觉,实在困了,就在钻台旁边的草地上躺一会儿,醒来继续干。

1998 年,油田引进了新的钻井设备,自动化程度比以前高多了。王建军作为老员工,被派去参加培训。看着电脑屏幕上的数据和图表,他一开始很不适应,觉得还是以前的老办法顺手。但他知道,要想跟上时代,就得学习新东西。那段时间,他每天抱着厚厚的说明书,遇到不懂的就问年轻的技术员,晚上还在宿舍里对着电脑练习操作。三个月后,他不仅熟练掌握了新设备的操作方法,还能给其他同事讲课。老周看着他,笑着说:“建军啊,你这娃就是肯钻研,以后这油田,就得靠你们这些年轻人了。”

随着油田的发展,生活条件也慢慢改善了。铁皮房变成了砖瓦房,宿舍里装上了电视和空调,还建起了食堂、澡堂和活动室。王建军也在油田安了家,娶了一位当地的姑娘,有了一个儿子。儿子小时候经常跟着他去井场,看着高大的钻井架,总是好奇地问:“爸爸,这是什么呀?” 王建军就会把儿子抱起来,指着钻井架说:“这是钻井机,爸爸就是用它把地下的石油挖出来,送到全国各地,让汽车能跑,让工厂能开工。” 儿子似懂非懂地点点头,大眼睛里满是崇拜。

2005 年,王建军当上了钻井队的队长。他深知肩上的责任更重了,不仅要保证钻井进度和产量,还要确保队员们的安全。每次下井场,他都会仔细检查设备,反复强调安全注意事项。有一次,一个年轻的队员违规操作,王建军狠狠地批评了他,还让他停岗学习了三天。事后,那个队员不服气,觉得王建军太苛刻了。王建军找他谈心,给他讲了自己刚参加工作时遇到的井喷事故,讲了老周对他的教导:“咱干这行,安全就是天,要是出了事故,不仅对不起自己,更对不起家里的亲人。” 那个队员听了,羞愧地低下了头,后来再也没有犯过类似的错误。

王建军带领的钻井队多次被评为先进集体,他自己也获得了很多荣誉。但他从来没有骄傲过,总是说:“这些荣誉不是我一个人的,是整个钻井队的兄弟一起努力的结果。” 他还记得有一年冬天,他们在野外打一口深井,气温降到了零下三十多度,输油管道都冻住了。队员们轮流用开水浇管道,用棉被裹住设备,王建军带头在井场值守,三天三夜没合眼。最后,井终于顺利打成了,大家在雪地里欢呼雀跃,脸上都冻得通红,却笑得格外开心。

2018 年,王建军到了退休的年龄。退休那天,他特意穿上了珍藏多年的橙红色工服,来到曾经工作过的 3 号井。那口井还在产油,井口的设备经过多次更新,已经看不出当年的模样,但王建军还是一眼就认出了它。他抚摸着井口的阀门,仿佛看到了年轻时的自己和老周,看到了钻井队的兄弟们在井场上忙碌的身影。风依旧刮着,带着沙砾,却不再像以前那样刺骨。他想起自己在油田的四十年,从一个懵懂的学徒,到一名经验丰富的钻井队长,这里留下了他的青春,他的汗水,他的喜怒哀乐。

现在,王建军的儿子也成了一名石油人,在油田的技术部门工作。每次儿子回家,王建军都会跟他讲自己当年在井场的故事,讲老周的严格,讲兄弟们的团结。儿子总是听得很认真,有时候还会问一些技术上的问题,王建军虽然有些问题答不上来,但心里却很欣慰。他知道,油田的故事还在继续,会有更多的年轻人来到这里,接过他们的接力棒,在戈壁深处续写属于石油人的传奇。

克拉玛依的夜晚很安静,只有远处井场的灯光在黑暗中闪烁,像星星一样。王建军坐在阳台上,看着那些灯光,手里拿着一张老照片,照片上是年轻的他和老周,还有钻井队的兄弟们,他们站在钻井架前,笑得那么灿烂。风从窗外吹进来,带着淡淡的石油味,那是他最熟悉的味道,也是他一辈子都忘不了的味道。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真实性请自行鉴别,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侵权等情况,请与本站联系删除。
转载请注明出处:戈壁深处的黑金记忆:一座油田的四十年坚守 https://www.7ca.cn/zsbk/zt/62569.html

上一篇 2025年10月21日 12:17:45
下一篇 2025年10月21日 12:22:38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362039258#qq.com(把#换成@)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10:30-16: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