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岁的李清照新婚不久,忘我地写下一首新词,轰动京城,名震天下

2023-05-06 16:36:04

 

  李清照出身书香门第,是婉约派的领军人物,素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可惜这些名誉都无法抵挡她在爱情上所遭遇的不幸。宋廷的偏隅,丈夫的弃逃,颠沛的流离,让这位原本活泼开朗女孩儿的灵魂长出了厚厚的茧,无滋无味。所幸李清照的少女时代是快乐的,那时的她是父亲李格非的掌上明珠,整日傍花随柳、衣食无忧,享尽了少年的欢愉。18岁,李清照与年长她三岁的赵明诚成了亲,结婚不久二人非常恩爱,享受着爱情滋润的李清照,写下了一首名动天下的新词。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虽然李清照待字闺中之时已经小有名气,但真正使其一夜爆红的是这首《如梦令》。此词一出,不仅轰动了京城,更是一曲名动天下,《尧山堂外纪》称:“当时文士莫不击节称赏,前此未有能道之者。”宋代学者陈郁赞叹道:“李易安工造语,《如梦令》‘绿肥红瘦’之句,天下称之。”这首词至今都为人称颂不已,每一句几乎都是耳熟能详,甚至被谱成了曲子当成了歌曲演唱,韵味十足。那么,它究竟好在哪里,为何能够令“天下称之”呢?

  首先,第一句就是大招,如果不深入理解李清照的用意,读者恐怕就会落入争议的牛角尖,转不出来。很多人都不理解:既然作者已是“浓睡不消残酒”,那她又是如何得知“昨夜雨疏风骤”的呢?一个昏睡的人怎知窗外天气情况?其实,这并非自相矛盾,而是古代文人的惯用思路,比如冯延已在《长相思》中就曾写过:“红满枝,绿满枝,宿雨厌厌睡起迟。”我们需要搞清楚此词的主题是“惜春”,而惜春往往与风吹雨打有联系,这才能体现出春花凋零的悲伤色彩。

  那么“浓睡不消残酒”又与惜春有何关系呢?李清照昨夜饮酒之时,窗外就已起了风雨,她很清楚这一夜的花朵将会凋落很多。杜甫曾在《三绝句》中写过:“不如醉里风吹尽,可忍醒时雨打稀。”杜甫希望在自己醉酒时分,大风快快吹完,否则醒来后看到雨打落花的场景,又会引发感伤。大男人尚且如此,更何况娇弱的女人呢,更何况心思细腻的李清照呢?李清照之所以要大醉而倒,昏睡至第二天,就是为了避开这个场景,她不忍见到海棠被风吹雨打。这12字未一字提及惜花、惜春,但背后却全是惜花、惜春,此为易安高超绝妙之处。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虽然有意错过风雨,虽然醒来后仍是醉得头昏脑胀,但李清照内心首先关心的还是海棠。李清照焦急不已,却不自己亲自查看,而是询问侍女,这再次体现了她惜花的本质,因为从他人口中听说的残酷,远比自己亲眼见到的残酷要容易接受得多。“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卷帘人回答李清照:海棠花依旧如故,好着呢!只是李清照心中早已有了预见性的答案,她说:唉,你可知道,你可知道,应当是红花凋零,绿叶茂盛了。

  或许卷帘人对春天没有特殊的感受,她定然不会特意关注海棠的情况,所以当李清照询问时,她随后应答了一句“海棠依旧”,只可惜这样敷衍的回答不仅不会令易安开心,反而让易安因侍女的不在意而更加伤怀。《草堂诗余别录》评价说:“结句尤为委曲精工,含蓄无穷意焉。”《苕溪渔隐丛话》称:“此语甚新。”李清照此词也是如此,独特的细腻的风格,与前人惜春之语大有异样,令人耳目一新。李清照也凭此一曲,让全大宋都记住了这个少女的名字。


以上就是关于《18岁的李清照新婚不久,忘我地写下一首新词,轰动京城,名震天下》的全部内容,本文网址:https://www.7ca.cn/baike/24002.shtml,如对您有帮助可以分享给好友,谢谢。
标签: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