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 又是一个春天……”《春天的故事》词作家蒋开儒讲述创作背后(春天的故事谁是原唱)

2023-05-18 18:02:44

 

1992年,蒋开儒刚刚从黑龙江省穆棱县政协副主席的位置上退下来。回首人生,他参过军、当过文化教员、文化馆馆员,却没有一件拎起来掷下去可以摔得叮当响的事儿。直到他看到是年《人民日报》上转发的《东方风来满眼春》。

蒋开儒感觉一下子有了使不完的劲。他郑重向老婆宣布:他要“闯深圳”!

那一年,他57岁。

他确定没有“疯”,且在随后的岁月里向世人证明了他依然年轻并充满创造力。他成为了一个新加坡媒体盛赞的“为中国领导人写歌的顶级作词家”。在他的笔下,涌现出了一大批诸如《春天的故事》、《走进新时代》,以及刚刚在央视播出的《继往开来》等知名歌词。

水田里长出摩天楼

蒋开儒给无数人说过20年前,他读《东方风来满眼春》的体验。

“一万多字的报道,我逐行逐行地反复读,读了整整一个晚上,特别感动。”蒋开儒当时就想,以前有人养鸡,超过5只就不行了,会被人说是搞资本主义小作坊;鸡蛋也只能自己吃,不能拿出去卖。把市场当作敌人这么多年后,中国人发财的欲望又重新被激活了。

老伴凑了2000块,蒋开儒买了硬座票,从哈尔滨坐到深圳。

1992年5月13日,蒋开儒一下火车就恍惚,是不是报错站名了,到香港啦?

一回头,他看到“深圳”两个大字在夜色里闪光。

1979年,蒋开儒去香港探亲路过深圳。那时,满眼望去是一片水田,他是踩着田坎过的口岸。

第二次到深圳,蒋开儒震惊了,原来的水田里面,“长”出了一片摩天楼!

“当时,一种难以言表的幸福感就出来了,我们社会主义国家,也能建漂亮的高楼,宽阔的马路。”蒋开儒迫切的想落脚深圳、了解深圳,感受这个特区城市清新的呼吸、跳动的脉搏和奔走的步伐。

初来乍到,带的钱不多,需要马上找个工作。

当时深圳体改委主任徐景安“退而不休”,办了个文化艺术团,这让蒋开儒喜出望外。

面试时,徐景安问蒋开儒,“你有何特长啊?”

“写歌。”

“什么文凭啊?”

“没文凭。有水平。”蒋开儒拿出年轻时获得的全国青春歌词创作大赛获得的奖状给徐看。奖状上写着硕大的三个字:二等奖。“二等奖”下边有一个括弧,里面写着一行小字:一等奖空缺。

蒋开儒顺利地当上了一名临时工。

原来我是临时工

蒋开儒在深圳的开山之作,来自一段“辛酸”的经历。

深圳的消费水平比东北小城高出许多,蒋开儒不敢随便花钱。

从住地莲花二村,到工作所在的东原路,坐公共汽车要3毛。蒋开儒舍不得,每天早晨提前一个多小时走着去上班,然后走着回家。一个月下来,愣把鞋底给走穿了。

苦累他都不怕,惟一怕的是自尊心受伤害。

一天下班回到宿舍,听到楼下有人喊:701房的,下来拿饮料。

蒋开儒咚咚地就跑下了楼。楼下有4箱饮料,他搬起了两箱。

可刚走几步,送货司机说话了:这是两个在编人员的。

原来,701是三房一厅,住着3个人:一个作词的,蒋开儒;另外还有一个作曲的;一个主持人。

蒋开儒恍然大悟:原来我是临时工,不在编!

他把两箱饮料一直搬到7楼宿舍里。作曲的打开纸箱,拿了5罐饮料送给蒋开儒:大家都喝点。

蒋开儒“不屑”地答了句:我们那疙瘩就爱喝矿泉水,不喝这玩意儿。

话是这么说,可心里很不平衡,自己在木林县好歹是个政协副主席呀……现在到深圳,连一席之地都没有了,我来图个啥?

当天晚上,蒋开儒提笔写下了《闯世界宣言》:

既要往前走/就别为丢失脚印心碎/既要奔明天/就别为告别昨天流泪/功劳簿不是席梦思/单相思不是鸳鸯被/这世界不问你当年勇/只问今天你是谁/是金鹿你就跑/是银燕你就飞/海阔天空想怎么美/你就怎么美

当时蒋开儒是写给自己鼓劲的。没想到这首词居然在报纸上发表了。

写给春天的故事

闯深圳的蒋开儒一步步适应了新的生活,生活也终于向这位不屈者露出了笑脸。

第一个月发工资,会计给了他一摞钱,全是10块一张的。他伸出两手去接:一共3大叠,这么多!

他的手都有点颤抖了,有些不相信地问:这钱都是我的吗?

会计说,你的工资是1600元,还有稿费、福利费,以及这个费那个费,一共3000块钱。

蒋开儒激动了:我原来在东北月工资200块,现在一下子就拿3000块,这就是市场经济?

思想上的解放,经济上的富裕,视觉上的冲击,让蒋的创作渐入佳境。

1992年12月,蒋开儒在读报告文学《深圳斯芬克斯之谜》时,被一个小细节打动了:1979年4月,小平同志听取了广东省委负责人汇报后说,先在你们广东找一个地方,办一个经济特区,杀出一条血路来!

“小平同志当时说这句话时,一定充满了悲壮。因为一个指挥员,说‘杀出一条血路’,绝不会是随便说的,肯定是毅然决然的。”这句话令蒋开儒充满无穷想象。

后来,蒋开儒在一家博物馆里,看到了招商局当年的一份工作地图。有一个圈,圈里写了两个字“关内”。

“一个神奇的圈!”

再之后,他在深圳市的外边走了一圈,看到有铁丝网网着,铁丝网的里面是“关里”,铁丝网的外边是“关外”。

“那时‘关里’、‘关外’就是两个不同的世界。炒股、土地出让当年视为‘洪水猛兽’的新尝试,在关内都慢慢变成“香饽饽”,干得热火朝天。”蒋开儒说,见到这些铁丝网,在他心中积蓄多年的激情瞬间爆发: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1992年,又是一个春天……

继往开来

在《春天的故事》中,有很多词句都是有具体指代的。

1992年,在银行里,蒋开儒经常看到有人用黑塑料袋,把10万、20万现金装了就走。“我忽然觉得,深圳到处是钱,真是有座座金山的感觉”。于是有了“聚起座座金山”。

“春雷”就是解放思想,“春风”就是改革开放的风。蒋开儒一一解释他写的词句,“当时对思想解放搞建设,特别有感觉、特别有激情。”

歌词创作完成后,蒋开儒将作品投寄给《深圳特区报》。

1993年1月17日,《深圳特区报》在副刊版刊载了这首《春天的故事》。当蒋开儒拿到报纸的时候,眼泪顿时喷涌而出。

蒋开儒兴奋地将这首歌词复印了一份,送给作曲家王佑贵。但过了很久,没有消息。蒋开儒又把歌词复印并放大,再给王佑贵送去了一份。但过了几个月,还是没有一点音信。

1994年5月23日,蒋开儒第三次把这份歌词复印,并放大好几倍,亲自送到了王佑贵那里。

其实,这首歌词王佑贵并没有忘。这不是一般的歌词,因为音乐形象不好捕捉,所以王佑贵一直没有谱曲。

王佑贵躺在被窝里,一边看着蒋开儒的歌词,一边用湖南话反复叨念:“一九七九年……”。

抑扬顿挫的湘音让蒋开儒一振,立即大叫起来:“就是这个!就是这个!”赶紧找来纸笔,递给王佑贵,让他把曲子记下来……

《春天的故事》在一部邓小平文献片中播放后,传遍全国。1997年,小平同志逝世时,全中国人民都在吟咏着《春天的故事》,以寄托哀思。

就这样,蒋开儒的灵感源泉闸门洞开,一泻千里。

《走进新时代》,是他献给党的“十五大”的作品,成为了中国红歌又一个里程碑。

2011年2月,他又新创作了《继往开来》并在央视首播。

歌词写道:让春天更靓/让日子更爽/让所有的心都洒满阳光/让时代更新/让国家更强/让所有的爱都变成力量/我们继往开来/落实科学发展新思想/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中国特色/永放光芒……

“写歌是我的本能,我把歌词当作了自己生命的一部分。看到美好的东西,我就去歌颂它,而不是去迎合它;我就去赞美它,而不是去讨好它。”

记者 周季钢 陈钧 发自深圳


以上就是关于《“1992年, 又是一个春天……”《春天的故事》词作家蒋开儒讲述创作背后(春天的故事谁是原唱)》的全部内容,本文网址:https://www.7ca.cn/baike/35254.shtml,如对您有帮助可以分享给好友,谢谢。
标签:
声明

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