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范增虽多次为项羽献策但并未提出纵览全局的谋划-范增为何帮项羽
原标题:范增虽多次为项羽献策但并未提出纵览全局的谋划
司马迁在《史记》中,并没有给范增单独列传,其事迹大多见书于《项羽本纪》。
秦末陈胜吴广起义时,各路英豪群雄并起,尤其是原楚国故地,反秦义士风起云涌,如过江之鲫。老谋深算的范增静观时局,不为所动。
稍后项梁率军渡过长江,一路攻城略地,先后收编了陈婴、英布、蒲将军等众多义军,人数发展到八万人,成为陈县以西,楚国旧地规模最大的反秦武装,声名远播。
此时,刘邦等小股反秦力量,纷纷归附项梁。年愈七旬的范增,终于按耐不住心中的躁动,视项梁为可以依托的明主,前来投奔。
范增出山后,先服务于项梁,项梁死后又辅佐项羽,并被项羽尊称为“亚父”。在此期间,主要献上了以下三条计策。
1.献计项梁,立楚王后人为王。
范增初到薛地,恰逢陈胜已死,项梁军二战章邯军不胜,人心惶惶之时。
范增
范增开门见山,为项梁分析了陈胜败亡的原因,得出陈胜失败是因为没有立楚王的后人,自立为王,运势自然不会长久。并告诫项梁,如要反秦成功,必须借助项氏历代为楚国大将的名望,立楚王后人为王。“今陈胜首事,不立楚后而自立,其势不长。今君起江东,楚蜂午之将皆争附君者,以君世世楚将,为能复立楚之后也。”
项梁听罢范增的建议,觉得有道理,将流落民间,为别人放羊的楚怀王孙子熊心,复立为“楚怀王”,项梁以武信君自称。
2.击杀刘邦,以绝后患。
刘邦进入关中后,封存秦宫、府库、馆藏,与秦父老约法三章,屯兵霸上。
等到项羽在巨鹿之战中歼灭秦将王离军团,数次打败章邯军团,迫使章邯投降,引十八路诸侯经略关中之时,范增从刘邦的种种举动中,看出刘邦有逐鹿天下之雄心,力劝项羽剩机消灭刘邦,以绝后患:“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子气也。急击勿失。”
后因项伯的从中作梗,项羽没有发兵攻打刘邦。范增悻悻间准备在鸿门刘邦赴宴时击杀刘邦。谁知项羽于心不忍,又加项伯阻止项庄,最终计划流产,刘邦逃生。
鸿门宴
气愤不已的范增,事后将刘邦送给自己的玉斗,当着项羽的面,扔在地上,拔出剑来撞碎,怒不可遏地说道:“竖子不足与谋。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属今为之虏矣。”
3.荥阳再谏,功亏一篑。
汉三年(前204年),项羽围困刘邦于荥阳。汉军通往敖仓的粮道,被楚军截断,汉军粮食短缺,人心惶惶。无奈之下,刘邦派人向项羽乞求讲和。
二年的苦战,楚汉两军师老兵疲,面对刘邦的乞和,项羽本想同意。但范增义无反顾地劝说项羽:“汉易与耳,今释弗取,后必悔之。”
项羽
项羽此时终于听从了范增的劝告,下令猛攻荥阳,欲置刘邦于死地。面对此时的危局,刘邦听从了陈平的建议,不惜重金,离间项羽与范增之间的关系。
偏听偏信的项羽由此与范增渐生隔亥。委屈而又性情刚烈的范增,一气之下,居然告老还乡。而刚愎自用的项羽,竟然没有安抚、挽留昔日的“亚父”。伤心欲绝的范增,客死在返乡的路上。
由于范增在历史上记载较少,上文我们归纳了范增所献其计,下面逐条分析一下,看是否有经天纬地之略。
第一计,范增劝说项梁立楚王后人为王。
如果按上、中、下三策来分,范增此计标准的下策,而且贻害无穷。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立楚王后人为后,虽然说短时间内有些聚集效应,但对于项梁,特别是日后的项羽,却是后患无穷。
项梁
项梁起兵,一来借助项氏在楚国的威望,二来凭项梁、项羽叔侄杰出的军事才能,完全是硬实力,与立不立楚王并没有根本的因果关系。
如陈胜吴广初起兵时,派周义率军西进攻打秦关中之地。短短的数月,周巿西进人马便从几千,发展到数十万。而范增抱残守缺,还是用战国时的思维,违背了天下“苦秦久矣”的大势,劝说项梁立楚王后人为王,格局狭隘。
又如,陈胜派武臣去收复赵地,陈余、张耳乘机劝武臣在赵地称王。在赵地没有任何根基的武臣,听从了蒯通的建议,在赵地以招降分赏为主,很快便占据了赵地三十余城。
更能说明问题的是,武臣自称赵王后,派手下将领韩广去经略燕地,燕国百姓主动拥立韩广为燕王。
大争之时,一切凭实力说话,是不是旧王后裔,在普通百姓眼里根本就没有什么概念。而范增劝项梁立楚王后人,并没有什么实际效果。日后项羽自称西楚霸王时,反而造成了与怀王熊心二元政治的格局。结果急不可耐的项羽弑杀了熊心,让刘邦抓住了把柄,昭示天下,由此结成了反楚联盟。
刘邦
第二计,劝谏项羽,攻打、伏杀刘邦。
此计可以说是范增最令人称道的一计,虽然阴毒,但一劳永逸,体现了范增的深谋远虑。可惜心存妇人之心的项羽,拒不采纳,结果放虎归山,造成千年之憾事。
第三计,决不与刘邦讲和,猛攻荥阳。
此计从战略上讲,只能算是中策。当时刘邦彭城大败,退守荥阳、成皋一线。项羽围攻荥阳,断绝汉军甬道,刘邦缺粮,形势危急。
从楚汉之争来看,楚军擅长野战,不善攻坚。如果此时项羽能留下一军围攻荥阳,而自己亲率精兵经南阳、武关,袭取兵力空虚的关中,刘邦则有崩盘的危险。
项羽
可惜项羽一味地在荥阳与刘邦苦战,没能将战火适时地引到刘邦的老巢关中之地,从战略上讲,得不偿失。
从《史记》记载来看,范增为项梁、项羽献上了上、中、下三策,只有第二计最毒,称的上是上策。而在项羽生平几次决策失误中,如杀章邯降卒、纵兵焚烧秦宫、定都彭城、戏水封王、北上伐齐等方面,做为项羽帐下军师、亚父的范增,并没有表现出把控全局的谋略。虽然这里有项羽刚愎自用的原因,但范增自身也有责任。
因此古稀之年的范增,在谋略上来讲稍显不足,算不上秦末顶尖的谋士,与刘邦手下的张良、陈平相比,仍然有较大的差距,显然范增是被高估了。
本文为一点号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以上就是关于《原创 范增虽多次为项羽献策但并未提出纵览全局的谋划-范增为何帮项羽》的全部内容,本文网址:https://www.7ca.cn/baike/39091.shtml,如对您有帮助可以分享给好友,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