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突然发现,中国悄悄干了一个大工程,相当于20个三峡大坝被华谊老板“摸胸抱”,离婚后的杨颖,如今过得怎样

2023-07-20 15:38:43

 

文 |李斯瑞

编辑 | 史记新说

前言

当我们把视角升到宇宙俯瞰地球,会发现我们居住的地球表面是蓝色的。因为地球上其实水多陆地少。

但是,这不代表我们的可用水资源就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也不代表这颗星球处处是绿洲。

据统计,地球上的不适宜人类居住的荒漠面积竟然占到了四分之一的巨大比例。

我们国家幅员辽阔,国土面积达到了960万平方公里。东西纵横千里,南北横跨三四个气候带。并且东部和南部的大陆海岸线长达1.8万千米。

不过,我们国家虽然国土面积大,但仍然有相当比例的地方是不适宜人居住的。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我国的荒漠化面积也达到了261万平方公里。

前些年,很多城市都饱受沙尘暴的折磨,可以说是全球风沙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既然发现了问题,那咱们就得解决问题,中国人从来不怕挑战。于是国家拨付资金,投入到了巨大的治理荒漠化的工作当中,必定要让祖国的大好河山展露新颜。

可是这长久积弊的问题,该从何处开始着手治理呢?国家又采取了怎样的政策和方式?

前段时间,外媒报道了中国治理荒漠化的成果,震惊了不少人。原来中国悄悄在沙漠干了件这么大的事。

日积月累的荒漠问题

我国的荒漠化问题由来已久。历史上遗留下来的自然生态环境相当脆弱。旱涝灾害、水土流失、土地退化等问题都十分突出。

新中国成立之时,全国森林覆盖率非常低,华北地区仅为1.1%,更不用说问题更严重的西北地区了。西北地区几乎无林可言,十分荒凉。

没有植被,会导致土地退化、荒漠化,所以以前很多地方水土流失、风沙危害都极为严重。

当然,国家政府以及林业人员也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也做好了持久与风沙、荒漠问题斗争的准备。

但是因为经验不足,以及各种客观问题的限制,生态环境并没有出现大的改善。

并且,20世纪89年代以前,我国东北、华北、西北地区还曾出现了3次大规模的开荒,导致了森林覆盖率的下降。

那段时间,三北地区沙漠化土地增加了390万公顷,平均每年扩大15.6万公顷。

约有1300多万公顷良田遭受风沙危害,1万公顷草场沙化、盐渍化,有800多公里铁路和数千公里公路受到风沙侵袭,情况不容乐观。

据统计,到了1977年,三北地区的森林覆盖率仅为5.05%,全国的森林覆盖率也仅为12.7%。国家和政府也因此加快了防沙治沙的工作进程。

此后几十年,防沙治沙工作一直快速健康稳步地推进着。

直到2021年3月,北京受到沙尘暴的袭扰,荒漠化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和对象。

此时,荒漠化的问题虽然已经解决了大部分,但还有一些“难啃的骨头”,这次的沙尘暴天气为防沙治沙工作再次敲响了警钟。

但我们也要承认,持续几十年的荒漠化防治已经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这项看似离我们的生活很远的巨大工程,其实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只是我们从来没有主动去了解。

国家的荒漠化防治工作取得了哪些成就?结果可能出乎你的意料。

早期传统方式治沙,投入高、效果不显著

很多年前,关于沙尘暴天气的报道几乎天天都有。而且,我们国家的门面,首都北京,也常常爆发沙尘暴。

这怎么能行呢?常年的沙尘暴天气,让北京经常笼罩在灰暗中,有损我们国家的城市形象。而且北京人口密集,总是被沙尘刮脸,这谁受得了。

想要改善沙尘暴天气,就得首先解决荒漠化的问题,因为沙尘暴天气的爆发有两个必要条件,强风和沙尘。

风力我们难以改变抗衡,那就从地上的沙尘着手治理。

防沙治沙的工作就这么如火如荼地展开了。

在那个年代,科技远没有现在发达,防沙治沙的经验也不充足,所以采取了最直接、但也是最耗费人力物力的方式去治理。也就是植树造林、防风固沙。

所以,我们国家最开始治理荒漠化,就是从传统的植树造林开始的,在沙漠上种树植草,只要慢慢有植被覆盖,这片地方的土地沙尘就会稳固住。

相信很多人小的时候都经常会听到相关的广告词、看到鼓励植树的标语。

但是,传统的治沙方式,也面临着诸多困境。

首先,贫瘠的土地很难让植被生长,尽管有些特殊的植物能够适应这种特殊的生长环境,但种植起来仍然十分麻烦,成活率不高。

其次,水资源匮乏。植物的生长,水、养分、阳光,缺一不可。但荒漠化严重的地方,基本上都比较缺水,这又给植树造林工作一个大打击。

最后,难以形成稳固的生态圈。每一个地区,都有稳定循环的生态圈,这是生存的基本要素,但是,在荒漠化严重的地方,啥也没有,何谈生态圈。

这些都是工作人员面临的严峻形势。

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是,传统的防沙治沙工作,是一件回报率很低的事情。钱是大把大把砸,赚是没法赚回来的。投入与回报不成正比。为什么这么说呢?

先来分析一下投入高。植被种植成活率低,那就需要资金购买大量的种子树苗去填充。

别以为这很便宜,日积月累下来那可是一笔不小的开支,既耗费物力材料,也耗费人力和时间。

然后就是招人困难、人力费用高。荒漠化严重的地方大多数比较偏远、物资匮乏、生活条件差,很少有人愿意来这工作。

毕竟谁想每天在荒漠戈壁里工作呢,还要被风沙刮脸蛋子。

为了能够防沙治沙工作能够持续顺利展开,只能花更多钱在人力支出上,开出较高的薪资,吸引相关人员来就业,这一年年的人力支出都是巨额的。

除了人力物力以外,还要考虑时间成本。防沙治沙是一项持久的工作,需要持续不断地投资,但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看到回报。

而如果把这笔钱投向其他行业,说不定两三年、三四年就看到了成果。

基于此,很多有钱的企业其实都不想当这个冤大头。毕竟开公司是为了赚钱而不是做慈善,企业顶多是捐助几笔、宣传宣传,但几乎不会自己去干这些事。

所以,早期的防沙治沙都是国家拨款支持着工作。

但是,这种局面不可能一直持续下去看不到头。这一笔笔钱虽然都是为了民生而花,但毕竟不是长久之计。难道就没有一种荒漠治理模式,可以一边治沙、一边盈利吗?

还真有!

转变思路,开启新型治沙方式

新的荒漠治理模式其实也离不开科技的发展。

能源危机、环境保护是这几年的热点。无论是国家还是企业,都在寻求利用自然之力的办法。

利用新能源,既省钱,又能保护环境,何乐而不为呢?光能、风能、水能等等,都是可利用的对象。

所以,这个时候工作人员就意识到了,光伏发电技术可以为他们所用。

荒漠化的地方,常年太阳高照,光能资源丰富,并且面积开阔可以大量铺设光伏板。

另外,当地还植被少、建筑少,没有遮挡物。

既然如此,不如把这几点利用起来,搞一个光伏发电,这样,不就将劣势转为优势,治沙盈利两全其美了吗?

比亚迪的大老板王传福曾经说过,如果把1%的沙漠铺满光伏板,就能解决全国用电了。

虽然这话有几分吹嘘的成分在里面,但是确实是这么个道理。我们也可以想象一下,其中的盈利空间是多么诱人,产生的效益又有多么大。

那在沙漠中安装光伏板,是如何治沙与经济效益兼顾的呢?

这就是新型治沙方式的原理所在:光伏板上发电、光伏板与光伏板之间可以进行种植、光伏板下修复。

如此,既利用好了当地特殊的自然条件和资源进行发电,又能够做好种植防沙治沙。

光伏板的大面积铺设,能够遮挡强光、从而降低当地地表的温度。

这样自然而然的就能够减少土地人、植被的水分流失,助力植被更好地生长。光伏板也可以和植被一样,起到一个阻挡风沙的作用。

同时呢,发电也能产生较大的经济效益。2021年达拉特旗光伏基地就发电了20亿度,创造了多少产值呢?6.2亿元!节能环保,效率还高。

要知道我们现在看似不缺电用,但危机时刻存在。还记得去年,有些城市出现供电不足的情况,影响到了居民的生活。

当然,这项技术的运用,好处可不止这一点。

当地荒漠植被丰富之后,可以开展畜牧业、养殖业。地势开阔,鸡鸭羊群可以更好生长、长得更壮更扎实,还是纯天然无污染的,然后再卖掉,也是一笔不菲的收入。

环境得到改善之后,经济作物的种植也可以跟上了。

据报道,达拉特旗光伏基地,一期的项目就种植了1.2万亩枣树、5000亩各类中草药。

有经济头脑的人,果然什么条件都能想办法赚钱,哪怕是荒漠也能拿来用。

你以为这项目只能靠发电、经济作物和家禽来挣钱吗?格局小了。

眼光毒辣的人早就看中其潜在的旅游价值。达拉特旗光伏基地的项目,有一片用19.6万块光伏板拼成的“骏马图”。

远远望去,气势恢宏。这是一种势在必得的气魄的展示,也是马到成功的自信的表现。

目前,这里不仅是全球最大的光伏板图形电站,更是网友眼中值得打卡的网红景点,吸引了不少游客去观光游览。

毕竟这里独特的沙漠景观是在其他地方看不到的,值得花点钱来欣赏一下。

既然大家喜欢,那不如在这里建一座乐园,新的商机不就又有了吗?

有投资者计划在这里建设大型光能沙漠乐园,预计每年可接待150万游客,旅游业未来也会是一个挣大钱的项目。

新模式全国推行,成效显著

达拉特旗的成功被当作了经典案例在全国广泛推行,在西北荒漠地区遍地开花。

宁夏、甘肃武威、青海等地,都建立了大型光伏电站,将发电与治沙双赢的治理模式不断推广。

成效也是很显著的。大部分地区的荒漠已经渐渐染成了青绿色,让人心旷神怡。

像宁夏的腾格里沙漠,铺设了光伏板发电、种植了枸杞,还蓄养了牛羊,不仅风景变好了,赚钱的方式也更多了。

企业能看到投入产出比,能看到赚钱的法子,也愿意加入这项事业。既做了环保给自己增添了名声,又实实在在赚到了钱。这个新模式可以说是带来诸多好处。

在2022年底,中国又闷声不响地干了一件大事,国家发改委发文件宣布,计划在西北荒漠地区,建设总装机4.5亿千瓦的风电光伏基地。

可能很多人理解不了这个体量。具象化一点吧,相当于20个三峡大坝。

如果建成,未来我国的风电光电会壮大到什么程度,真的很令人期待。

中国耗费巨额资金,竟然是为了在沙漠里建造风电光伏发电站,这可震惊了外媒,也吸引了各国的目光。

因为他们也曾试行过这样的防治模式,但没能取得中国这样的成就,还受到了一些组织的抗议,后来就不了了之了。

所以,外界一方面不看好中国的防治,一方面又震惊于中国的成效。

结语:

不管外界如何看待,中国始终走在自己的道路上。中国全面的、完善的防沙治沙新模式,为治理荒漠化问题提供了新思路,为全球环保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以上就是关于《外媒突然发现,中国悄悄干了一个大工程,相当于20个三峡大坝被华谊老板“摸胸抱”,离婚后的杨颖,如今过得怎样》的全部内容,本文网址:https://www.7ca.cn/baike/53848.shtml,如对您有帮助可以分享给好友,谢谢。
标签:
声明

排行榜